为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今年,我区以16个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按照综合整治、因地制宜、便民惠民、辐射带动、安全原则,共计将打造32条特色靓点街道。 据悉,按照上半年特色靓点街道打造目标工作要求,我区已实施打造的16条特色靓点街道中,青年路、荔枝巷、石胜路、永安路、三色路、皇经楼一街、琉璃路、东升街、横丁字街、下沙河铺街等10条街道已全面完成整治,上东大街、水碾河南三街、建设南村、牛沙路东段、城隍庙街、黄伞巷等6条街道已基本完成整治。经过从立面、地面、楼面、店面到卫生、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青年路 青铜雕塑 彰显衣饰潮流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身穿旗袍的时髦女郎,五六十年代身着列宁装的年轻人,近两年欧美、日韩风格的混搭潮人……一组由17个铜制人像组成的雕塑群吸引着每一位步入青年路的市民。这组雕塑展示了近百年来成都时尚街区的衣饰潮流变迁。雕像采用青铜材质,比例与真人一样,有青年男女和小孩,全部被安放在一个40厘米左右高的花岗石基台上。 每天从这里走过的市民都对这组雕塑议论纷纷,很多人还发现这些衣服自己也穿过。 “你看,我们家不是还有一套这样的中山装得嘛1在一个身穿中山装、衣服口袋上别着一支钢笔的雕像前,69岁的市民胡大爷兴奋地拉着老伴说。在这群雕塑里,胡大爷的老伴欧婆婆也发现了自己当年的最爱:连衣裙。“当年我穿着连衣裙去上班,还被领导批评了呢。”欧婆婆笑着说。 街区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城市和环境的变迁,而服装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时代审美的变迁。在盐市口街办,记者了解到,这组雕像由一个雕塑创作小组负责,使用的青铜材质看起来很有历史厚重感,仅设计、制作筹备就花了8个月。各个时代选什么样的服饰、人物,都是经过历史学家和美术家讨论、选定的。 在九龙商城门前,四幅浮雕一改普通浮雕样式,安装在花坛上,向游人们展示出当年青年路的历史面貌和历史变迁。第一幅浮雕生动地反映清朝至民国时期的青年路,那时这里是栏杆业制、售集中之地;第二幅浮雕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1942年以后,青年路成为成都最大的夜市,每当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街道两侧摆满了书籍、衣服、军靴等物品,人们就着昏暗的灯光,在地摊上选购自己满意的东西;第三幅浮雕向人们展现解放初期青年路是鞋帽等日用百货集中销售的街区;第四幅浮雕向人们展示1980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青年路上个体经营者沿街为市,逐步形成成都最有特色的服装街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如今的青年路,已是展示时装潮流的时尚场所。这组浮雕,是青年路130年历史的真实写照,青年路经历了旧时的栏杆业、夜市、解放后的百货摊区、个体服装经营等业态,成为城市变迁、时代进步的一个象征和缩影。
琉璃路 用有限道路创无限环境
东接翠锦西路,西至华润路,紧挨万达商业广场和华润拟投资兴建的商业广场(东光五组地块),道路两旁是刚修建完毕的华润翡翠城3期与4期楼盘,道路两旁沿街一楼都是新建的商铺——这是位于东光辖区南的琉璃路。 走在琉璃路上,你不止可以感受到道路两旁绿意盎然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看见一批新安装的体育健身器材矗立在健身活动场地,一些居民在这里健身,还有不少居民坐在道路两边休闲座椅上开心的闲聊……这里的一切无不给人感受到“和谐社区”的气氛。可是你想象不到,就在几个月前,这里曾经几乎无植被覆盖,也缺少可供居民休闲锻炼的场所,缺乏市政配套设施。短短的时间内,这里的变化让辖区居民受益匪浅。 通过对街道周边资源的调查分析,东光街办提出了以彰显“区域特点”为总体思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增加历史文化气息,增添社区生活氛围,全面提升城市环境面貌,从整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环境。因为琉璃路毗邻沙河,与沙河绿化带相交,所以在改造时,东光街办将沙河文化自然的引入社区生活,从而与沙河形成和谐整体。通过景观改造,琉璃路体现出城市绿化的特色风貌,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和谐社区的美好环境,有限的道路为市民们创造出了无限绿色休闲文化氛围。
东升街 统一店招 改观面貌
东升街长234.7米、宽20.3米,有45家商家店铺、1个农贸市场,10栋临街居民楼、商务楼,6个居民院落,1个绿化广场,1个公厕。如何让这些看似有些零乱的建筑体现出整体特色,合江亭街办在充分征求了沿线各商家的意见后,聘请来专业设计公司对东升街打造风格进行设计。 统一的店招、清洗干净的建筑物立面、粉饰一新的围墙、清一色的铝合金地弹门……合江亭累计投入特色靓点街道打造经费约人民币50万元,顺利完成了东升街特色靓点街道的打造工作,形成了合江亭辖区自有的特色,并且加强了长效管理措施,使这里的市容秩序和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