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强不争抢,好胜不好妒
来源:作者:浏览量:

--郜莹

相熟的几家人同时迷上美国影集「绝望的主妇」,于是聚会谈话的主题就绕着影集中的几个女人打转。而在四个女人中,由职场女强人转为四子之母,又成功转回职场的琳娜.史卡伏,最受我们这群婆婆妈妈们的推崇与艳羡;然而男士们却对这位女强人不表欣赏,理由是觉得她的作风常太过强势,若娶了如此女人回家,丈夫和家人可会被她逼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为了加强男人论调的正确可信,老婆没有陪伴出席的秦爸爸甚至还不惜「家丑外扬」- 我妻子就是一个『现实版』的琳娜.史卡伏,家有如此事事争强好胜的老婆,好处是她会很努力去做好妻子、好母亲;坏处是她会同时要求丈夫和孩子也能如她般的样样优秀、事事得胜。 比如说孩子分数考输了某位平日成绩没他优秀的同学,我老婆虽然基于打骂孩子有违「好母亲」形像,所以对孩子没打没骂,但是她自己却心情坏到几天都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他这种做法让孩子心里更不好受。 像现在我有甚么聚会,都不太愿意带她来参加,也不太喜欢她去参加同学或朋友的聚会,因为每次参加聚会回来,她都会闷闷不乐上几天,不开心的原因或许是知道了我或她的同学、朋友,职位或薪水有了调涨;他们的孩子某项成绩或才艺有优良表现;甚至只要是某位参加聚会的人,穿了件让人眼睛一亮的服装、发型,成为众人注目焦点,让她感觉到被「比下去」了,她都会心情不好。 在办公室里,如果有同事某个月的业绩比她好,她就会睡不着觉,会连续在单位上努力加班,直到她的业绩能超过别人,她的心情和脸色才会放晴... 在场的人听了全都张大了嘴巴,露出不可思议又恍然大悟的神情- 秦妈妈最近都没参加我们的聚会,难不成是我们中间某一人士让她的「好胜心」受伤了? 大陆由于少子化的影响,每个孩子在「都是宝」高度被关注、期许的抚养方式下成长,许多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呈现出好胜心过强的现象。 经常会接到一些妈妈用网络传过来的纸条,不是谈到孩子只要在幼儿园里没得到老师的奖励,就闷闷不乐;就是常得第一的孩子,即便是在家里跟家人玩竞赛游戏未得第一,就会伤心哭泣不止;甚至是有些严重到,老师或长辈若先夸赞了其它孩子,他都会觉得「输了面子」而不乐 据在上海任教的一位女友说,每年新学期开始时,不少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在班级干部、评为先进竞赛中失败,而积极帮孩子去向老师拉关系、走后门;学校若是举办某些表演活动,家长更是比孩子还要积极的去争取,让孩子上台当主角露脸的机会… 台湾近些年来也快速进入少子化,年轻一代不是不愿生育子女,就是只愿生养一个来应付长辈掌被传宗接代的要求,或是自己过过当爸妈的瘾,因此这「唯一」的孩子也就逐渐成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焦点,在这种心态作祟下,自然不能忍受旁人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龙、凤看待。 有一个幼儿园决定毕业典礼要演出一出「白雪公主」后,老师们就开始不停接到家长们的关说,女孩子的父母纷纷提出希望老师能把「白雪公主」这个角色给自己孩子;男孩子的家长则要自己孩子能演「王子」,没有一个孩子爸妈愿意自家孩子「屈就」配角小矮人。最后为了达到每个家长的愿望,幼儿园只好让每个孩子都以「公主」、「王子」扮相上场,演了一出「人人皆主角、个个都是跑龙套」的荒谬剧。 台湾还曾发生过一件,几个中学的乐旗队组成一个社团参加世界乐旗大赛,当传来勇夺冠军的好消息时,几个学校的校长不是替这些孩子鼓掌,而是为那「第一」究竟该归那个学校产生不愉快的争执。 虽然争强好胜之心,会让人产生一种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力量,如在家不会穿鞋袜、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会穿、会自己用汤勺用餐,就会基于好胜心的趋使很努力的去学习;家里的第二个孩子,通常都会较第一个孩子来得聪明灵巧,通常都是因为透过良性的竞争与模仿的过程,而促使他想要更尽力、表现得更好。 但如果父母太过强调灌输孩子要「得胜」、「出众」的教育,一直跟孩子说「第一名、做主角才是最好的」;或是在他们做得好和胜利时才提供奖励,做得不好和输掉时就大肆责备,久而久之,能力强的孩子因为很少尝过落后失败的滋味,而变得骄傲、容易看轻别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与事事都要占上风,完全不会去考虑其它人的立场与看法的习惯。 像许多家庭中婆媳关系紧张,多少应该也跟女人的「争强好胜」心,谁都想当家人心目中的「主角」,不愿退居「配角」地位有关吧?而如果好胜心过于强烈、害怕自己会输,又一时无法获胜时,就很可能会在嫉妒、忿恨情绪促使下,使出不当手段来争取胜利,甚至会做出因嫉生恨造谣生事之举。 在帮着孩子「争强夺胜」之余,做父母的是否可以去静心思考一下,得胜的感觉虽好,可是如果孩子能因在没有「争胜」压力下,可以轻松享受那一点一滴「完成」的过程,从中累积到面对、处理问题的经验;于不在乎胜败的平常心下,学会懂得去欣赏「别人的好」,也同时能得到「自己也不差」的自我肯定,是否反倒更能达到,既保有了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的好胜心,又可以让孩子在看待输赢时,不再会只定睛于那「唯一」的胜利,而能培养出懂得去欣赏和肯定对方努力与长处的胸襟呢?

来源:新浪少儿博客

尊敬的用户:      有什么可以帮您的!!!